簡介

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,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、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。

從宋朝開始,中原漢民大舉南遷,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,最終形成相對客家民系。此後,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,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。「客家四州」為梅州、贛州、汀州、惠州。福建寧化石壁是客家傳說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,石壁也被成為「客家祖地」。

1 

 

客家起源

客家作為漢族的一個民系,其起源存在多種說法,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。

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
客家土著說則認為「客家共同體,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,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,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」。
一般認為,客家民系是南遷漢族人在唐末至明中葉聚集于閩、粵、贛連結地區,經過與當地?族、瑤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,具有有別于漢族其他民系的獨特的方言、文化和特性的一個漢族民系。它以漢人為主體,同時包合經融合有客化的?瑤等少數民族。客家民系是以漢人為主體的,其文化的主要特徵及表現出繼承中原漢族文化,所以應肯定為漢族的一個支系。但是這支民系不是純漢族血統,其文化也不是純中原漢文化,所以作為一個群體,其成員就應該包含相互融合,享有共同文化特徵的不同民族的成員。因此,「客家」的說法是作為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,並非是一個種族的概念,而是文化的概念。

客家人的遷徙

五次中原遷徙說
有關客家人的遷徙,1930年代的客學大師羅香林為代表的研究學者認為,客屬民系自晉朝以來,一共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遷徙,並在這五次遷徙過程中繁衍發展而來。這五次大遷徙的大致過程是:

第一次在兩晉時期,大批中原人舉族南遷至長江流域;
第二次始於唐代,大批北方漢民為躲避安史之亂,遷往相對安寧的贛閩粵地區,成為 第一批客家先民;
第三次在兩宋時期,北方民族入侵,一批批漢民遷往贛閩粵地區,與當地?、瑤等少數民族逐漸交融,最終形成客家民系;
第四次是清朝末年,贛南由於滿族統治者的蹂躪以及瘟疫發生,人口銳減,加之閩西和粵東人口膨脹,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內地擠壓,一部分客家人又回遷贛南,另有一部分遷往四川;
第五次在近代,不少客家人從粵東閩西一帶遷往沿海,有的則移居海外。

客家名稱的由來

「客家」一名出於清代的一次大規模械鬥,是由當時相對的「廣府民系」等南方民系冠予客家的,本來帶有貶義,有些客家人也欣然受之,但部分並不喜歡這個名詞,在台灣的部分客家人以廣東祖先來和福建人區分。

另有一說,指「客家」的本意應該是古代生活在南方的?族舊名「山客」、「木客」。而後漢族移民在跟?族人相處融合的過程中,借用了「客」這個說法,自稱「客家」。但現在說的「客家」則是指客家民系、是客家人的簡稱。這裡的「客」同樣包含了?族人「山為主,故我為客」的意思。目前?族人一樣喜歡自稱「山客」。

但是,有學者認為,「客」不是簡單的相對「主」而言的外來者,和廣府系、福佬系這些同為中原南遷的漢族民系不同,從歷史的現象看,漢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時間都比客家民系早,基本都在同一個行政區域之內(有的也只有部分外延),而客家民系形成時間較遲,而且不在同一個行政區域內,是在三省的連結地區。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是這方連結地區,原本的土著或稱主人,除了古代的越族之外,有「山客」、「木客」、「?客」。他們大多也是「外來人」。這些「客」和後來的「漢客」混居一地,長期融合,孕育出一種獨具個性的語言、文化特徵

 

圖片文案資料來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行政院客家委員會
高雄市客家事務委員會
洪惟仁台灣方言之旅

如有未載明之來源,請來信告知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