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iles_090921105213_1.jpg

無意中發現2座正在冒煙的饅頭型建築,有個歐几桑滿身大汗將一堆堆的小樹段丟進“火坑”裡,很好奇的就問了“歐几桑,案多歲了、您在做嬤介?”,歐几桑回答說“我在燒火炭,厚生人沒人要接這種工作了”。原來是正在製作木炭的“炭窯”。進一步了解發現燒炭行業早期在造橋是這麼的興盛,且有『炭的故鄉』之美譽。但隨著瓦斯及電的普及化,炭的使用量日漸下滑,炭產業也就慢慢的沒落。許多炭窯也因長久未使用而一一的倒塌。風光一時的造橋炭產業也已漸漸被遺忘。
  民國85年位於造橋的一座旅館正要轉型為休閒渡假村時,希望結合地方特色讓遊客能夠有個深度體驗之旅。在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造橋的特色-『炭』。雖然炭產業已慢慢的沒落,但發覺到木炭長久以來,伴隨著上一輩的辛酸過程及生活上的種種,如做飯、取暖、生火、水塔過濾等等。有鑑於此,業者希望透過博物館的設立把當地的炭產業做個傳承、並把認知為黑漆漆、硬梆梆的木炭,重新包裝及研發。
  經過6年多的資料蒐集及規劃,木炭博物館在92年成立、並以關懷本土為本,發揚鄉土教學。館內設有炭雕藝術區、常見炭展示區、木炭歷史與文化解說區、木炭製作工具展示區、科學實驗體驗區、炭主題餐廳、咖啡廳及生活體驗館 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